正身、打坐、守一、修空法、吐纳、炼精化气及答疑(修行宝典)

By | 12/07/2019

守一方式:守呼吸,守咒

本法呈:
守呼吸:
将意念放在观看自己的呼吸上,去感觉观看它的一进一出,是为守呼吸。
守呼吸的时候,就是去感觉你的呼吸,平时怎么呼吸就怎么呼吸,不要去操控你的呼吸,就象一个旁观者一样,去感觉。
守咒:
持咒入静,持神仙号名入静,是一样的,但记住持这两样入静,要持个短一些名号或咒,一般15个字以内最好。
在念的时候,一定要缓念,不可急念,且在入静后,出现神仙景象,不要去在意,不可起好奇心,继续念你的名号或咒就行。
守咒开始是有声音念,到后来会自然无声默念,到后来会无念止息,就是在某一时间内没有念头了,呼吸停止了。但这个呼吸停止后,当你的肉身达到极限了,自然就进行深呼吸,深呼吸后,继续念。
止息时,是被动进入状态的,止自己的时间长短和你的平时肺活量有关。吐纳修习时间长了,止息的时间就长,止息时,你可能会看到很多事物,都不要去奇怪,可能你看到的事物的颜色也会发生各种变化,也不要去奇怪,就一个念头,去做你应该做的事。守呼吸的就继续去守呼吸,守神仙名号的和咒的,就继续去守名号和咒。
打坐守一,守住呼吸,或是去专一的念一个神仙的名号,达到在黑暗的屋子内,闭着眼晴,突然眼前出现光明,这就是入意识思想的安静了。
出现光明后,你不要去好奇,仍然去守住呼吸或去念名号,继续安静下去,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景,山水人仙楼等等,这时不要去好奇,仍然去守住呼吸或去念名号,就能进入更深的静,黑室见光后的静中静。
修行,最重要的是能得到如何修行的方法,然后自己亲自去坚持不怠的去修证,在修证的过程中,不断的感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心境,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清静境界。我们讲过,通过诵经,来理解经义,来感悟及修正自己的心口意,在不断的感悟,改良的过程中,再通过打坐,守住一念而忘诸念的方式,来达到让我们不断的入静,在静中来升华我们的心境。
修习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心存多念,一会想着,我坐姿是不是不正确啊,一会想着,我这口气是不是太短啊,一会想着,我这怎么有得紧啊,没放松啊,你一会想这,一会想那,这想法多了,心就不静了,乱了,气息就乱了,你不去想那些,管他呢,只管我现在呼吸的状态是舒服的就行了,照着这个修就是了,其它的紧不紧的,长不长,短不短的,不需管他,不管他一会就自然好了,越管越乱,吐纳之法修好了的,就更容易守一入静,这是系统的修习行功之法,都是相关连的。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些很容易做到,也并不重视,我要讲的就是这些很重要,尤其是守一。守一在修行当中起到的作用,是很多人所想象不到的。方始修行当中,其中所重,亦可讲为执一近道,去一得道,这个执一里面也含着守一。大道至简,简而为一,去一即是道。文始修行当中,其中所重亦可讲为执一近道,去一得道。这现世界中最近的道路,就是直线,就是一。
什么是守一:
本法呈:
法门万千,其中道理却是相同的,守呼吸,还是守扫帚,都不过是外像,内象根本,就是一。你守什么都可以,只要能守到一念无杂,即是得一,即能得到这个一,就能入静了,以一入静,修行讲的就是以一入道,去一得道。前期的打坐代入,全在一个控念上,就是守一。有人看书看入神了,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人或事,这也是守一入静。
性功和命功,都可出阳神,性功为主,因为长生的不是肉身,是元神,或阴神。
守一也可以说就是专注,精神专注在某一个事物或话上了,和看书看进去了,楞了神一样。就是因为某一件事情,而忽略了其它更多的事情,即是守一。只不过开始的方式不同,结果是相同的,就是守一忘它以一念而忘诸念。
如同你在商场中看书一样,虽然你也能感觉到旁边有人经过,或人来人往,但你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看书上,这就是守一。这时候你就因为守一而入静了,在其它人眼里,你就是看书看楞神了。
所以守一的过程中,不要怕出现其它的想法或是走神,只要你的主意念还是在看书上,这就是在守一。
因为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或某一事物上,从而能忽略其它的事物,渐渐的进入感觉不到其它的人来人往的状态,类似于看书看楞神的状态,这即是打坐守一入静。
但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时间来反复的修习,方能进入更好的状态。
经常守一,经常守,养成习惯了,基本上坐一会,就能入那种楞神的状态了。所以讲,修行打坐,只要明其理了,其实就和读书一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就是读的多少的问题,能不能守一,同时也就是你练习的次数的多少而已。
收功:将意念放开,结束打坐时,宜睁眼坐一下,体会一下各种感觉,在慢慢散开盘坐姿势。
新学修行打坐守一入静的同修,以在黑暗屋子内,闭眼,修到眼前出现光明为一个修证的阶段。
注意事项:心情好时,环境好,身体好时去修习,行功当中出现的冷、热、麻、胀、酸、跳、疼、幻、大、小、空、无、轻、重等十四种感觉,均为正常,不可害怕。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守一讲解:

本法呈:
人有三神,一是元神,二是心神潜意识,三是后天识神大脑学习的各种知识,守一入静,讲的就是用我们的后天识神来带动心神,以达到守一念而忘掉诸念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后天识神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去只想一件事,或一句话,或一个动作,这样渐渐的其它的事物就被忽略掉了。
然后当达到只有一念的时候,再到无念的时候,这时候连后天意识也忽略掉了,连你想的那一念也忽略掉了,就会入静了,进入一个空明的境界,一个你都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的境界。会被这个境界所吸引,这个境界同时会带给你莫明的感悟和修证。
如果说你原来的大脑象北京的一环那么大,那此时就如同,打开了你大脑和心脏的第二环,在感悟和修证的同时,你大脑和心脏所感知的面积变大,同时,原来你所不认同的一些理论,或者不明白的一些理论,你会觉得,啊,原来是这样的啊,应该是原本就是这样的,就象你原本就是知道的一样。
有人说,这叫传承,有人讲这是感悟,有人进这是原本自己的知识,不过是因为自己达到了某个权限了,从而开放给了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高兴了,如果你好奇了,如果你害怕了,那么你就会出现以下的情况:有的人从这个境界中退了出来,有的人看见山水人物等等,有的人飞起来了,有的人看见了自己身体,有的人看见自己身边的物体,有的人看到了很多很多,各有不一。
这些不过是两种情况而已,一个是幻象,心象心欲造象,再一个是阴神出体而带来的小神通。当你习惯了这个情况后,就能在这个情况再次或再再次发生的时候,不动本心了,就能在这个状态下继续修证了。
我们前面还讲过关于入静的两个情况:一个是真入静,一个入幻想静。
真入静的情况时,如果你的心念一动,你就会从静中出来了,直能再进。入幻想静了,你心念动时,所想的境也会随着你的思想变化,而你还可以在这个境中呆着。继续去体会,感悟。
真入静是真静,是最终的正途。
幻想静,也可以达到很多的修行效果,但毕竟不是真静,不得真悟,不得传承。这两种,入静,一般的人都会进入过幻想静,尤其是当有道基的朋友,打坐入静时,一但进入虚室生白的时候,立即面临的就是幻想境和幻想静的考验。
等过了幻想境和幻想静之后,不当回事,也不好奇了,或有机会得人指点,就会入真静,一但入了真静一次,即可得感悟及传承,这种真静的感悟及传承,能极大的变大修行者的道基,信仰会莫明加深,所知所识会莫明变化。
这个静,就是修行无岁月,瞬息即是半小时或是一小时或是两小时或是半天或是一天。
那为什么要分这个瞬息的几种情况,因为这个瞬息所对应的几种情况,代表了你入静的深度,这时讲的就是修性。这个境界,就是用来修性的,同时也带来修命的功效,因为静中精气神自然流转,要较平时流转的便捷的很多,那么对肉身的修理,保养,就能达到一个很好很有作用的功效。
道家讲性命双修,以命养性,以性养命,互为之说,何为以性养命,以命养性,即是他们之间是相互的。
修行讲次弟,这个次弟就是,一,静,空,无。
我们以后天意识来控制自己进行守一念而忘诸念来打坐,从而达守一入静,无一入静,再达到静中空我,静中空他,静中空静,达到真空,真空后即是无,无即是有。
现在来讲上面的这个话题,人有三神,一是元神,二是心神(平时所说的潜意识)三是后天意识(后天的知识大脑意识)。
这三神是互相缠绕,互相影响的,但平常最常起作用的是后天识神,关键时刻起作用的是心神,最终升天的是元神,但在平时这元神基本上就是你感觉不到的。也用不起来的。
打坐时,我们是用后天的意识,也就是后天的识神,后天的学到的知识,去引导安排我们的打坐内容。
正好相反的是,我们所安排的打坐内容,正是要去掉后天识神的。后天意识后天知识太多太杂,会影响人的心神四处乱想,而不能专一,使心神不能出现。
当我们用数吸或守一的方式来打坐时,就会让后天意识进入到专一或象刚清理完的磁盘一样,当清理完成后,后天意识所在的大脑就会有一种非常清亮的感觉,这种感觉出现时,就是后天意识最弱的时候,此时心神就能在后天意识最弱的时候出现。
但由于后天意识是能影响心神的,所以在心神出现时,就已经带着前面后天意识所种下的守一或数吸的惯性思维了,所以此时出现的心神,同时也是具有专一属性的,换句话讲,也就是心神出现时,不带有各种乱七八糙的想法,它也只有一个想法。
当心神带着专一的想法或空无所有的思法出现的时候,就是一种心空的感觉,此感觉同上,和大脑的那种清亮空明的感觉是一样的,但发生的位置不同,心神的这个感觉,发生的位置,就是心脏,此时会感觉心脏也会发生清亮空明的感觉。
所以有时候我也讲,修行就象剥熟鸡蛋,用鸡蛋皮剥鸡蛋皮和鸡蛋清,其实就是一个用后天意识他自己来清理自己,同时去清理心神的一个过程。
恭喜您,如果达到了心神空明的这个过程时,你就以经能进入到身心安静的打坐境界。
那么接下来就要不断的重复这个身心安静的打坐境界。为什么要重复这个境界呢?因为要用这个境界和这个境界带来的感悟,感受,来不断的清洗,影响,改变你的后天意识和心神的主思维状态,让你在这个境界中,不断的去感受感悟这种清亮空明给你带来的这种心身愉快的感觉,同时去体会这种象在空灵的大山中的这种离世的感觉,来不断的改变你,从后天意识和后天心神上改变你的心性。
这就是我常说的,一个人如果他没有很好的心性,那么不用去管他怎么吹,他一定不曾很好的打坐修行过。同样这句话,也只有修行过的人,才会认同,才会理解,只所以会认同,会理解,是因为他经历过。

修行的几个境界

本法呈:
修行本没有境界之化分,为方便教引,我将我所修分为当下六境:第一境界,是身安静,第二境界是识神安静,第三境界是心神安静,第四境界是身心安静,第五境界,就是身心静,第六境界就是入静步虚。
现在以上所修,即是以性为主修的打坐守一入静。
常握了这个修行的次弟,及修行的方法后,修行就变的并不难了。你先要控制自己去守一。达到能守住一,而忘记其它的念头,然后守到只有一个念头了,入静了,这就是以一入静。
当在这静中连这个念头,你都忽略了,就入无一真静了,若是能在真静中把我空掉,即是静中空我,空我后就只剩其它了。若是再空掉其它,那就是静中空他,静中即无我,又无它,即是真空。真空之后,即是无,无无即无,即是有,这时候就是传承中所讲的无即是有,有即是无了。
入静后谁在看,是我在看,我在看谁,我在看我,为什么我在看我,因为我对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知道自己的变化,也同时是阴的吸引。人总是难以耐住寂寞,总想找点事做,当我在看我,看的不想看了,那又会做什么呢,又会受什么所吸引呢,那就是它了,若是连它你都不想看了,你就真的没有得看了,这就是讲究次弟的修行。当然,也有人可以不讲究次弟来修,不讲究次弟来修的,非常人所能及。

守一答疑:

见光见景等

学修下:新学修行打坐观景入静的同修,以在黑暗屋子内,闭眼,修到眼前出现光明为一个修证的阶段
请问师傅此时出现的光明是什么样的,如白天一样明亮还是如月光一样轻柔?
本法呈:这个光明,各有不同。但颜色一般都是白色,极少数有出现其它颜色的,但都不会是极度刺眼的光。
学修清:多谢师傅,如果继续守什么时候有希望开眼呢
本法呈:守到黑室见光
学修枕:师傅,这个光明要多耀眼呢?
本法呈:这个不是多耀眼,一般开始都是白色的,但也有其它颜色的,但这类人太少。
学修平:师傅好,打坐时看到的白光是什么
本法呈:是心神通过上丹田泥丸发挥的神性,也是一种在静的状态下调动心神的一种活动方式。
原来我讲过上丹泥丸是什么,打个简单的比方,泥丸是照相机,但心神是电池,当你能在静的时候,将心神调动到上丹,呵呵,这照相机就能用了。
学修无:为什么我打坐闭眼如开灯般明亮?这是为何呢?
本法呈:那就是达到虚室生白了,继续打坐入静,没有光的时候,打坐时,眼能见光,即是打坐初期出现的虚室生白,神通是修行当中一些本能的重新释放。
学修:闭眼看到的小亮点,是不是要练到把中间的暗区都填满,充满整个视界
本法呈:不是,而是要不在意这个亮点了,才会更上层楼。
学修泉:性光是不是这样修来的呢?
本法呈:非也,那是功,不是法,但也有借假修真而成的机率。
学修越:师傅,我看到的是金色的小点,我怀疑是飞蚊症状
本法呈:被打了脑袋后,眼冒金星,和修练打坐行功中,黑室见光,金机飞电所见的金星是两回事。前者是水晶体的物理反映,后者是神识反映,两回事。
学修凌:有时候看到的在空气中那些透明的圆的,不断在动的,像细胞样的是啥,还有那些红色绿色蓝色圆点是啥,红色蓝色绿色圆点,一般闭眼见到的多,不断的在转,师傅那是啥
本法呈:如果不是被打了脑袋后的眼冒金星,那就是修练所得的神识反映,是精进了。
学修净:我看到虚空中有透明的圆形物质,偶尔我还可以意识操控他们飞。
本法呈:你这是已经到了,金机飞电,黑室生光的境界了,神识力度较为专一了。黑室生光,讲的是,人在黑而无光的屋子里,闭目打坐入静中,眼前现光明。
学修飞:那这个光明,可以让我看清楚屋子里的东西吗
本法呈:你说的这种情况,要修到阴神出体时才行,识神被消弱压制到一定程度时,阴神方能出体,方得闭目视物。
学修:守一后胸闷,头晕
本法呈:你静坐的这种情况属于正常,有很多同修发生过,原因有二,一是呼吸调整出问题了,一会怕大,一会怕呼吸不平稳,结果就越呼吸越不知道怎么呼吸了,有的是要喘不过气来了,脑少了氧后,就会晕。
一种是在意守的时候,没有守住一,在守一的时候,有时候就不自主的去守祖庭泥丸了,结果意念一多或一重了,头就会晕,同时伴有眼睛难受的感觉,所以入静,重要的是在守一。
学修小:守哪个一呀师傅?
本法呈:守这个观看呼吸这件事。观息和吐纳,这两者有一个修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即可以一入静并非难事。
学修道:师傅,最开始观呼吸就可以吧?
本法呈:是啊,全在守一上,观呼吸以守一。练吐纳也是守一,只要能得一,入静就是个简单事,就看谁练的多
学修枕:师傅,我做这种观呼吸的法子时,最多就是进入一种轻松的状态,感觉周围都很清晰,但最多也就到这地步,如何去深入呢?
本法呈:多练习,百步穿杨,唯手熟练而矣,只能说明练的少。

没有师傅,守一不建议守丹田

学修初:师傅,我试了试,守一的时候守过咒,守过话头,但是还是感觉守上丹田能守得住,守了几天没有不舒服和头疼的现象,反而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守这,朦胧的时候忽然眼前有强光一晃一晃的,不过就这一次,我是不是能继续守上丹田?就是两个眉毛之间。
本法灵:
守哪里都可以,只要能入静中去就行,我讲的是指安全方法。什么是安全?守几天或几个月不出事,不代表就安全。
三个丹田,不是说不能守,能守,只是安全系数不高而己。因为没有师傅在身旁随时指导。一旦一天,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
头痛的,头晕的,恍惚的,这种症状,八九成都是守上丹田者出现的,有的是一年后,有的二年后,咱们群里有几位道友就出现这个问题了。
安全,不是指几个月没事。你今天没事,明天没事,不知哪天就有事,一有事,守上丹田的必是大事。而守别处的即便有事也是小事。这就是安全系数的区别。
修行修偏的,疯的癫的分裂的,几乎都是守上丹田出事的,所以我不建议大家守这里,因为你们通常是自修,没师傅在身边指导。师傅在身边指导的,会时时观察你的状态反应,并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指导。
但在群里讲法,我们相离太远,无法达到时时指导与观察。仅通过私聊大致的状态来片面的了解你的修行状态,是不能完全正确的掌握你的真实修行境与进度的,一但出现偏差,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学修如:我一年多来眉心发紧怎么回事,好像有一种东西从额头下来到鼻尖就停止了,有时连着头顶和太阳穴。没有师傅,只是看了不少修行的书,意守过眉心。
本法灵:道友,你这种情况,是意守过头的现象。这种状况在群里有不少道友出现过,也在群里有专讲过,你可以看下讲课资料,里面有你要的答案。
学修如:但是不意守也有这种情况。
本法灵:你看下讲课就知道问题所在了,意守出现一些现象不是你不再意守就马上消失,有时是需要较长时间来消化的,上丹田意守是修行中最危险的,群里一直强调,修行有风险,入门请谨慎。意守上丹田才易出偏,下丹田较稳妥,但无论意守哪里,只要是修行,总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守性光,守泥丸宫,守上丹田,只要是守在头部,都是易出偏的,如果没有师傅在旁边随时的指导,要慎重。
以前讲课时专讲过,最好不要从头部意守,若要守,也得真明白大道之理之后,从建群一直讲修心性,就是为了将来更好的修上丹田打下基础,如果心性未修到,其它的意守还是尽量放弃,尤其是上丹田意守,安全很重要。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