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身、打坐、守一、修空法、吐纳、炼精化气及答疑(修行宝典)

By | 12/07/2019

吐纳讲解

本法呈:
吐纳的修法,在于一个缓吸,急吐上,但这个急吐也只是说比吸的时候要略略急上那么一些,这个中的尺度,也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而需要自己在吸吐有余地的情况下,自己去找这个状态。只要你觉得在这个状态下,你有些晕,就说明,你不是吸的急了,就是吸到底了,或是吐的急了,吐到底了。
一般是吐气比吸气略急略长一点,但每个个体不同,所以舒服舒适的状态也有所不同,需要自己调理拿握。从五分钟修起,找好了,再修十分钟,习惯成型了,就正常修行来讲,一般是最少半小时。
体质略好一些的,吸时就比正常呼吸要略长和急一点,吐的时候也比吸时急一些。
体质一般的,吸时就比正常呼吸要略短和略缓一点点,吐的时候也比吸时急一些。但个中速度长短,还要视每个人的身体,脑容氧量的不同,自己去试出一个吸吐时,舒服舒适的速度和长短。
切忌,无论是吐纳,还是打坐入静,皆有一法在内,即是道法自然。自然即是舒适,舒服。
不要象有一个人那样,讲给他吐纳,吸时要缓,他就缓慢的不行,结果一样的头晕脑涨的。这个缓对于咱们平时的呼吸来讲差不多,跟据不同的人的身体不同,自己去体会一下。
吐纳是一个单独的修行方法,是基本上以一个固定的频率和速度来吸气吐气的一个不停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需要你入静,只需要你按着对自己来讲,找到的那个舒服的吸气和吐气的办度,长短,来反复的不停的吸和吐,同时加以意念。这个吐纳之法,并没有一定要固定的时间断来吐纳。
但一定要记住,修行重要的是心,修行就是修心。所以,子午诀及打坐相关知识里所讲的,忌讳之处,一定要切忌,生气的时候不要行功。最好在心境平和的时候,去行功。
吐纳最好的地方是空气清新的地方,如高山,好水的边上或是气味清新的地方。但现在在城市里的人多,就没有这么多条件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其实功效基本上差不多的,在家里就可以,不用想那么多,功效差不多的。
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去弄些玉石或水晶,先放在南窗那晒上他几天或九天,然后放在自己打坐或吐纳的屋子里,就更好了。
记住,没事常晒晒它。这个晒,起到的作用是避免有的玉石,虽然是玉石,但有的玉石阴气很重。这样晒上几天,其中可能会有阴气的,就会被散掉,这样再放到屋子里,就不会损耗自己的阳气了。
一定要口吐气,这样才能把旧气吐的净。
气到哪里去了,不用去管他,愿意到哪里到哪里,只管你的意念就行了。以后意念也不管了,就只管那两道气了。
不需要去管其它方面的松还是紧,只需要去管你的吐和吸的意念就是了。修习时间长了,就能达到不去管其它的感觉了,当你在感觉其它的感觉时,其实就是你的意念出小差了,越想越出小差,不想它就是了,不管它就是了,习惯成自然。

吐纳的好处

本法呈:
修习吐纳法的同修,在行功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肉身的麻热涨痛等情况,不要害怕,因为吐纳之法本就是调理肉身,一脉带百脉,吐故纳新,去病的,有的同修更容易触动病灶,就会出现以上现象,在行功时出现以上情况,是触动病灶,治病的效果。
再有的同修修到一定程度,在肉身四周,可能会出现一条线一样的热线,很热,也不要害怕,一脉带百脉,百脉带动后,经络一动,就会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就是大腿两侧的经络。
吐纳可以将肉身调理到更加好的状态,肉身中所含的一些病,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吐纳来拔除,对肉身的调理,是很有效果的。尤其是经常感冒的同修,建议吐纳之法一定好好修。
对老人来讲,也是有效的。如果专一对待某些病,这里还是要讲清楚一些的,因为病的成因很多,如果一边修行,一边造病,这样就会效果很小,或者说看不出什么效果。
所以讲,心态先要放好,去修就是了,肯定是有益处的。自己修证后,才能知道一个修法的真正感悟和真正的改善。
吐纳时而久之,对肉身的调理就能达到很好有效果,而且还能培气养神,气神两旺。当吐纳进行到一定程度的人,再去按群里所教导的打坐入静时,就能观看到什么是气如龙了。
精旺则气旺,气旺则神旺,所以修习炼精化气,吐纳同修,就能达到精气两旺,精气两旺,则神亦受补,此为后天性命双修法中的,命修为主的功法。而打坐入静,则是性命双修中的性修为主,如此,顺行而修,则性修和命修都能同而为之,齐头并进,较之只修命功,或是只修性功的,就又强的多了。更多的修行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修习时间一长,很多身体弱的,气息弱的,就会变得强旺了,说话声音很小的,也会变得大一些了,这些都是修行吐纳时很常见的效果。上面所讲的,行功要点,一定要记清楚了,切忌!不然,修的头晕脑涨的,会很难受的。
每日行功,每日得益,效果明显,一般百日行功,效果会明显的很多,基本上和你当下的身体状态要好一个档次。
再有,一定要明白,吐纳会渐渐改变一个人的气息的强弱和脑容氧量的大小。越练,气息就会越有长进,比以往越强,脑容氧量就会越多。这里要讲的就是这个脑容氧量。
因为有很多原本脑容氧量少的人,这种人多数是有睡眠障碍,就是因为脑容氧量少,血液供给大脑的氧气少,所以大脑活动力度就弱。练了吐纳后,脑容氧量就会增加,同时脑血管中的含氧量也会增加,这时会加强脑血管的轻微活动力的提升,这个对调整睡眠很差的人的情况,是非常有好处的。
人的脑容氧量高了,思维就会变的更活跃,就能供得上大脑活动的氧量,这时候,人就会变得更聪明了。
等吐纳修习的时间长了,你的肺活量就会变大,气息也会变强,由肺进入身体的氧气及其它气体,也会增加。仅仅进入身体的氧气的增加,就可以增加身体机能活力很多了,天长日久下去,对身体机能的良性改变,就可想而知了。
外修吐纳,一是要让修者,头清脑明,身体肌活,二是要让修者种念。
种念,种的就是这两个念,一念清新,一念吐病。
当修练到脑容氧量高了,就必然会头清脑明,当修练到肺容氧量高了,就自然会身体肌活。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此为打坐入静吐纳之真机。吐纳之法外修吐纳,内修吐纳,修完后,即可知养气忘言守。打坐入静,降伏其心后,即可知降心为不为。做到了,自然就理解了。做不到,理解也只是浮于面。
吐气时可以结合各种字的吐音,但当下群中所教导的,不建议去这样做,等你们进入内修吐纳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不建议了。那种吐纳法是练气功的吐纳法,而我们的吐纳之法是修道,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和需求。练气功的方法多数是和修道有区分的,区分就是修道的命功,在最后多数是回归到性的这个路上,而练气功的命功方法,多是命功为主的一路走下去,越走越远离性功。
吐纳也和守一是一样的。要念头集中,专注。当你一去想身体的感觉的时候,其实你的念头就出小差了。吐纳是命功,但修到后期,就是以命修性,基本上就成了性功了。这就是气功吐纳和道家吐纳的区分。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区别,就是道家重意守,这个意念不能乱飞。
你要守吸时清新,就守这个清新,要守吐时吐病,就守这个吐病,其它的就算发了痒,麻涨等的事,也要做到发生就发生了呗,根本不去管它,还想着吸和吐。这就是意守。道家命功都要注意意守。
记住,外修吐纳的一切,行功,意守,气息的强深是需要次递的,是需要一点点增加适应的,需要一个过程。

吐纳答疑

学修金:我也曾经有过恶心呕吐的经历
本法呈:修到恶心,呕吐,在身体正常的状态下,就是你吸到底,和吐到底了,再简单些讲,就是吸过头了,吐过头了。
学修:我有个问题,吐纳的时候鼻吸口呼不需要舌抵上腭吗?跟呼吸好像有冲突。
本法呈:不冲突,呼时自开,呼完自闭,习惯而已。
学修:不练吐纳也能成仙吗?
本法呈:不练吐纳的,也有能成的。
学修:打坐时候的呼吸,是都用鼻子,还是鼻吸气口呼气啊
本法呈:打坐时,呼吸皆是鼻子,吐纳时,则是吸用鼻,呼用口。
学修名:师傅,请问练吐纳后,不是头痛,反而是胸口痛,不知道是否哪里操作不正确?
本法呈:如果是胸口痛,在正口是胃不好,在正中偏左,是呼吸系统不好,属于病理调整,属于正常调理。
学修名:差不多是两乳正中,透到背后去
本法呈:那是胃不好,一般是有轻度胃炎或胃溃痒及胃寒。如果是从后背疼过来的,那就是你后背胸椎处受过凉,属于正常的机体病理调整。
学修名:另外,好像是练了之后才有感冒现象,喉咙不太舒服,我算是感冒还是因为吐纳后才有的?
本法呈:吐纳不会让你感冒,多数是你正好赶上了。
学修花:我头好痛~
本法呈:是吐纳的行功过程中头疼吗
学修花:不是过程中,不过没事的时候我就练,然后今天爬山去道观参拜后就开始了。
本法呈:你的情况,一般是属于机理调整,一般有这种情况的人,以前一般都伴有失眠,很难进入深度睡眠。
学修名:另外,请问好像是命门附近,有股热热的往前跑,或是肚脐有股什么往外跑,这个也是正常吗
本法呈:属于正常。
学修三:初次吐纳会感觉气闷啊。
本法呈:感觉到气闷的原因,是你没有好好仔细的看好吐纳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吐纳要求的是:自己一定要先找到那个让自己舒服的吸气和吐气长短及速度,你说的这种气闷的情况,就是你吸的到底了,或者吐的到底了,要不就是你吸的太缓了。
学修名:呼吸转换时,是否需要停顿?
本法呈:呼吸转换时,一般都有一个小的停顿,因为势到弱时等于停。
学修名:这个停顿需要加强吗,比如停顿几秒,还是顺势就转换,不需要刻意停顿?
本法呈:这个停顿一般就是稍停,就是一个换气的过程,不需要刻意的去停。
学修名:呼吸,比较快时,并不会头痛,但是会其他不舒服,类似运动过度后,筋骨疼痛,这是否表呼吸过度了?
本法呈:肺经,是一带带百脉,正是因为这个功能,才能用吐纳这个方法,通过肺经来清洗身体百脉。
学修名:所以会身体筋骨不适,也算是一种正常反应?
本法呈:在行动之时,有各种反应,基本上都机理调整反应,但要是出现头晕脑涨,那就是你吸吐到底了或是速度过缓或过快了,应该好好调整,找到对于你自己来讲那个舒服的状态,即可。
学修名:只要不是头晕脑胀,其余的变化,都算是调整身体机能是吗?
本法呈:打坐守一入静,吐纳,都会有各种感觉。请到群共享下载,子午诀,打坐相关,及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里讲了,行功时会出现很多反应,是属于正常的。
在行功时出现这些状况,基本上都是调整的情况,到自己舒服的吐纳状态了以后,练上一小阵子,然后就要代入意念,吸时吸入清新之气,吐时吐出身体病气。
学修名:呼吸的念,是否从头到尾都需要,比如这次呼10次,吸10次,是否每次都要念出现,还是直接关注呼吸即可?这个意念,一旦代入,就要一直代入吗,还是只是初始代入,之后就不用了,更多的修行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本法呈:这个在初时是要代入的,习惯了,走顺腿了,你不带入,他也这样想的,以后就可以不用了。
学修名:所以,每次,当代入意念时,就切实代入,之后就关注呼吸,不用刻意,是吧
本法呈:是的,你很聪明
学修平:檀中发沉,左侧至肾上不通的感觉,是在自我调理吗?
本法呈:这种情况一般是自我调理,有一种方法就可以试出,就是拔罐,左右身体相应部份,都去拔一下,看看是不是左侧拔的颜色深些。
学修平:另外最近脑子确实好使了,原来很久没有理解的问题也能明了
本法呈:等你们练到气如龙的时候,那才是吐纳小成的时候呢。
学修岸:感恩师傅,我就是气短,平时锻炼少,用力动几下就喘大气了,这个功法对我应该有很大帮助
本法呈:你这种情况,多数是肺活量太少,肺活量小的人,一般脑容氧量也少,多数都容易有睡眠障碍,修这个是很好的调理方法。
学修平:呼出的有时是凉的有时是热的,
本法呈:是正常现象,就象中医调理燥寒湿一样。一般存在肉骨经脉里的气有燥寒湿,出来时,一般是以意感的形式出来的。
比方说,一个人肺经寒,他感觉自己吐出的气都是冷的,这就是意,但如果你在他嘴前面放一温度计,就会发现,他感觉着是冷的气,其实是热的,这就是意。
医学上所说的寒入骨髓,并不是说,这个骨头温度是冷的了,而是说的意,也可以讲是这个寒是以另一种不影响骨头实际温度的,形式存在的。
学修名:请问练时的不舒服,或许会持续一段时间,需要用医学调理吗
本法呈:如果较为严重的,建议去医院查查,因为并不是你的练功的时期,就不一定不会得其它的什么病。
学修名:呼吸时,不可以有声音是吗
本法呈:呼吸时可以有声音,但不需要去管
学修平:我感觉跟呼气时檀中穴附近没有放松有关,有意想一下松一下就好一点,呼气时要放松吗
本法呈:不需要去管其它方面的松还是紧,只需要去管你的吐和吸的意念就是了。修习时间长了,就能达到不去管其它的感觉了,当你在感觉其它的感觉时,其实就是你的意念出小差了,越想越出小差。不想它就是了,不管它就是了,习惯成自然。
学修名:请问,吐纳结束,需要所谓的收功吗
本法呈:不需要收功,只需要修完,慢慢缓神一下,回复到正常状态即可
学修海:打坐吐纳时肚子里气有点涨,正常吗
本法呈:正常现象。
大家切记一点,吐纳之法,一定要修,吐纳之法,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还是各家,基本上是必修之法。由其可见,吐纳之法,在修行当中是多么必要。
学修:打坐时,逐渐就忘记呼吸了,会越来越弱。如何是好?
本法呈:不用管它,随其自然。
学修圆: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吐纳功做好了啊本法呈:身体,头脑,气息,休行感应。从这几点上能知道自己的吐纳行功如何了。
学修上:吐纳法中,是要求吸的时间长于吐的时间么?还是顺其自然?我在吐纳时发现吐气可以控制,而吸气控制不易,自然就吐气的时间大于吸气的时间了。不知这样慢慢练,能否达到吸气大于吐气?本法呈:一般来讲是吸的时间要小于吐的时间,但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脑容氧量不一样。所以速度和长短,需要自己去掌握,慢练下去,吸气量和吐气量都会增加,增加的同时脑也不会晕。
学修名:如果一开始练,发热,后来开始发冷,也是正常?本法呈:如果排除出汗的原因,是正常的。行功时,不论是打坐,还是吐纳,都会出现各种的感觉,基本上不是很历害的,都属于正常。
学修上:还有个问题,吐气时可否结合口型,呼、嘶、喜、呵、吹等等?本法呈:吐气时可以结合各种字的吐音,但当下群中所教导的,不建议去这样做。那种吐纳法是练气功的吐纳法,而我们的吐纳之法是修道,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和需求。练气功的方法多数是和修道有区分的,区分就是修道的命功,在最后多数是回归到性的这个路上。而练气功的命功方法,多是命功为主的一路走下去,越走越远离性功。学修静:师傅练习吐呐发可以得道吗?本法呈:练习吐纳法,也可以得道
学修大:吐纳时候气结感觉,比较憋
本法呈:你要仔细体会,昨天讲的要点:不要吸到底,也不要吐到底。这样就不会出现你那种情况了。
学修金:昨夜吐纳,今晨修目时吐纳,注意了鼻吸口呼之后,时间较长也没有头胀恶心欲吐的感觉了。我对比了一下,如果不是鼻吸口呼,而是鼻吸鼻呼的话,就容易出现头胀恶心的感觉
本法呈:这就是掌握了正确的方式及舒适度了。是的,所以昨天讲过,吐纳法必须是鼻吸口吐,大家也可以现在修行一下吐纳之法,感觉一下,在修行之前,一定要把昨天的吐纳之法的讲课资料看仔细了。
学修凰:请问吸气呼气时发出声音对不对
本法呈:发出声音很正常,吐纳到极深状态的道长,据说可以吐声如阵阵滚雷。吐纳的方法可以说是很珍贵的,因为如果没有修习过的人来教导的话,基本上就很难找到要点,练不上几次,就头晕脑涨的,没法练下去了。很多功法,很多人都有一些途径能得到,但却总也没法修,或修不了,就是因为只能得到修法,却得不到真正的行功要点。
学修无:请问,练习吐纳时感到有热流这是为何呢?
本法呈:这个气流就是精气,也有的是精气和那个元始之炁。不是修出先天之炁,而是吸入天地间存在的先天之炁。但不要把这个太放在心上,因为吐纳之法,主要的作用是命功为主的修肉身法。
学修玄:脚脖发热是怎么回事啊?
学修先:练一会四肢都酥软。神清气爽
本法呈:修习吐纳法的同修,在行功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肉身的麻热涨痛等情况,不要害怕,因为吐纳之法本就是调理肉身,一脉带百脉,吐故纳新,去病的,有的同修更容易触动病灶,就会出现以上现象,在行功时出现以上情况,是触动病灶,治病的效果。
学修灵:我前天坐时,股骨头部位神经放射疼,可能是触动病灶?
本法呈:如果是这个部位,首先讲,打坐,要坐的舒适,只是不是因为硬性挤压而产生的痛,在行功时,就是触动病灶了。能够感觉到热流的地方,多是有病痛,不通的地方。当气走到不通的地方,就会加大力度,这时候,就容易在相应部位出现热的感觉,或者是病灶区域在经气的时候会更敏感。
学修骑:尊敬的师傅,我做吐纳感觉气直接进入小腹了,上下通着似的。
本法呈:做吐纳感觉气直接进入小腹了,这个正常,一般有这种感觉的,都是以前打坐意守过下丹田的。
学修骑:我现在就是,下丹田总是自动发热,不注意它,它也热。
本法呈:是啊,这就是你以前意守下丹田成自然成习惯了,潜意识的不经意的总去意想它的原因,他总想它,气自然就向那里跑了。炼精化气和吐纳,就能解决你的问题。
学修飛:法呈师傅,我守下丹田腹式呼吸,练的都忘了自然呼吸了。
本法呈:你意念杂了,重了。
学修佚:师傅请问吹笛子和萧对练功有影响吗
本法呈:吹笛子和萧对练功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关键的问题所在,就和吐纳一样,就是在气息上的运用,三字标准,不能过。过则伤气,有十分气,用来七分,有五分气,用来三分,则不过。
但有人吹的时候,在气息上把握的不好,把气用尽了,就伤了根本了。气息的尺度是很关键的。强健气息只是吐纳的一个很小的作用。
学修雾:变聪明之事可能因人而异吧?本人练习吐纳二十多年,脑子还是反应很慢。
本法呈:吐纳之法可以开窍,这点是正确的认知。有两种说法,一开心窍,二开祖窍。修习吐纳,气息变强后,肉身机能也随之变强,相对以往,自然就会有更轻松的体感感悟,吐纳之法在命功中占有的重要性是很强的。
学修凰:可以用吐纳完全代替呼吸吗
本法呈:不能,吐纳是吐纳,正常呼吸是正常呼吸,两回事
学修凰:那吐纳的时间应该为多长为适宜
本法呈:从五分钟开始,慢慢向上加,一般到了正常状态,吐纳两小时是正常的。
学修鱼:呼气是从嗓子眼里呼呢还是放开从胸腔,
本法呈:不要去想从哪里吸的,从哪里吐的,该怎么吸就怎么吸,该怎么吐就怎么吐,意念不应该注意在那上面,意念应该是注意在那两个吸入新鲜空气,吐出旧空气的意念上。
学修平:师傅好,呼吸越深越长越慢越好吗?我试了试,有点打嗝和头晕,做好了浑身发热
本法呈:不是的。吐纳之法的最标准的应该是吸时较正常呼吸要快一些,吐时较吸时更快一些,但这是我的状态,对于初修者,可能要比正常呼吸略缓一点点。随着吐纳的修习时间越长,则气息越长越强,也比起刚开始修习时的速度快了不少;吐时,象我现在吐时可吐灭蜡烛,而头眼不晕。
学修名:频率快,不会头晕吗
本法呈:频率快了,就容易头晕。所以吐纳是从开始,五分钟,到十分钟,这样慢慢修习上来的。
修的时间越久,气息变强,大脑的容氧量能接受更多的氧气含量了,吐纳的强度就加强了,气息也强了。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渐渐修习的过程,来改变自己的气息状态。
学修愚:刻意的去呼吸,不容易入定啊
本法呈:外吐纳不需要你入定。
学修无:何为气如龙呢?
本法呈:现在说出来,就不如到时候,各位同修自己去体会,只要你你闭着眼睛,打坐守一观息时,气如龙出现了,你就立马就能知道为什么叫气如龙了,就能理解了,就知道什么是气如龙了。
学修:师傅,俺打坐的时候,开始还想着吐纳来着,一会就忘记了,走神了,胡思乱想了
本法呈:没守住一,心境不一,练的次数少,多练就习惯了。再有心境的提升可以去诵清静经,经常打坐就能习惯性静下心来了。有了正确的功法之后,就是多修习了,只有多修习,才能熟练
多数这种情况,在初修者,常会出现,就是呼吸长短和频率上出问题了,导制腹隔膜肌混乱,而使腹胃处涨着,好象吸不进来气似的。
学修游:师傅,在下平时练气功时,气在体内自如运行,但打坐练吐纳后,气从下丹田升起,没去处理,便郁结在中丹田,不能散发,这要不要紧?
本法呈:如果有此种情况,建议你可以意用逆腹式呼吸,在呼气时,将其从中丹降到下丹去。

炼精化气

本法呈:
炼精化气的第一步,是要有精,精要足。没有精,精不足,拿什么炼啊,是不是啊?
炼精化气,讲的很直接,就是针对人的精来讲的,如何将人体产生的精,练成气。就是把精转化成气。这两个存在的地点不同,形式不同,精是以液体出现的,气是以气态出现的,所以要把液态的炼成气态的。
这个气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方式,一种是引导方式。
但不管是自然方式,还是引导方式,但最基本的原料,就是我们人体的精。
自然方式,就是节欲,断欲,养精,让精足,精足则溢,如不溢,则自然化气。
引导方式,就是节欲,断欲,养精,让精足,精足则溢,在其将溢未溢时,用意念将其引导至下丹田。其必然因意而导,化气存入下丹田,这就是炼精化气。
控制不自溢,这个是个长久的功夫,全在己心了。但如能常在将溢未溢时,常导之,则就不会总容易溢了。
导之后,出现一状态:下腹,丹田处,着意,则发热。精越足,就导的越多,炼的越多,炼的次数越多,质量越好,下腹的热度,就越高,面积就越大。这就是炼精化气。
这个精,有大半过多,都在精液里,还有一半不到,不在精液里,这才是真正的炼精化气。
所以群中一直在讲,要节欲也养精,没有这个原料,你用什么化气呢?精走下丹田时,在感觉上是横向直走,一股热流,或热感,热气,横向向下丹田,下腹部运动,很快,但热感明显,随之,精要溢的感觉会减弱,直到减没有了。不是冲,是移动。
用意念意守下丹田,虚则实,虚则有空间,虚则有吸力,意守下丹田,下丹田一虚,气息就自己进来了。
再讲一遍:
炼精化气时,是横向运动到下腹部的,不经什么任督二脉,就是从内里直接横移到下腹部,由内向外。精在下丹田的向内的地方,在那里,久而久之,那里就会形成一个热点。这个内里,就是精存在的地方,是下丹田,皮肤向内一寸半这样。
这个下腹部,是指下丹田的位置,下丹田,是皮肤向内一指多点,还听不明白的,就试试,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就懂了。先养精吧。什么时候,你觉得精足而思溢时,就意守下丹田。

炼精化气方法:

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意守下丹田,让下丹田变虚,象个空杯子。
一种是意守下丹田,让那热力进来。
一种是意守下丹田,成为内旋,变成有吸力。
道理就象水一样,哪里的水位低了,水空了,周围的水自然就会填补上,是这个意思,自然就把精从里面炼出来了。
精)下丹田)肚皮皮肤),就是这样的位置关系了。
肚皮在前面,肚皮皮肤在最外面,再向里一些就是下丹田,下丹田再向里一些就是精。气在肚皮里面,气从内向外走,一直走到下丹田。
这样讲吧,你平躺下,肚皮向上,肚皮向下的二寸处是精,肚皮向下的一寸不到是下丹田。炼精化气的时候,精从二寸处化成气,横向运动到一寸不到的下丹田处,这不是向外移动吗,又不让精化成的气,移出体外。基本上在感觉上,是水平移动,从内向外移动。
你先把炼精化气,炼上几回,就明白上面所讲的了,就不会乱想了
要想炼精化气,就得先有原料,这个原料,就是精。

炼精化气讲解

意守下丹田就是守那一个点。
打个比方,一个和足球那么大的桃子,产元精处,就是在那桃核那里,还有一点在精袋那里,精化气时,是从桃核横向平移到桃皮向内一寸处的下丹田内。
命门,就是平时我们说的后腰眼的地方。你拉一条直线,和椎骨平行的交叉的地方就是了,这个百度和医学针灸图上都应该有。这个没有多种说法,命门就是一个地方。
严格的命门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先养精,守精,节欲吧,炼精化气,这是命修的根本。今天只所以讲这个,就是不想你们乱弄,这才哪到哪,养精化气,炼精化气,不过是修命,命修的第一步而已。
现在讲给你听,真实的精,是在两肾中间,也就是下三焦的位置,但也不全是,因为有很多,就在精液里。但具体的位置,如果非要讲,就是下三焦这个位置了,是从下三焦这个位置水平移动到下丹田的。
但其实知道,不知道这些,都无所谓的,只要你有原料了,原料足了,然后意守下丹田,用那三种方式,哪一种都可以达到炼精化气。所以呢
,理论出处,懂或不懂,都一样的。懂也罢,不懂也罢,最终,你也得在有原料了,原料足了的时候,去意守下丹田,这个必须做。切记切记,下丹田在肚皮里面。
平时,意守下丹田,也行,但没原料,化不了啊,这原料不足也不行啊。打个比方说,一两精化半两气,你连一两精都没有,你能化多少气?所以讲,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先要养精节欲。所以修道修命功,很重节欲。
性命可以一起修,性功,需要养心性,培道心,命功,就需要养精节欲。性在前命在后。性功修不到位,命功就修不到位的。
也就是说,心性道心修不好,想成不漏,难啊,想没邪念,难啊,有邪念,就会漏啊。所以讲,性在前,命在后。
呵呵,多修行吧,修行并不难,难在要将一件或几件容易的事情长久持久的做下来。丹田气足了,就会自然运转周天。精气神,静中自然转化,何用费心。之所以想费心,只不过想多转化一些而已,呵呵。这个以前在群里讲过多次了,气足时,下丹田处,常热,一意守,就更热。
虽说入静足矣,但入静时,如果没有原料或原料不足,那就只是修性,而不是修命。原料常足,静中就是性命双修,这就是区别。
肚脐处常寒凉,这样的人,必是精虚。不学加法,直接学乘法,不一定能理解的。
切记,第一次炼精化气,一定要到自己精气最足的时候来练化,这样感觉才会明显。
第一次成功了,以后只要想一下,他就自己走顺腿了,和程度化了一样,顺着你第一次的意念去运行。就象只要有人一叫你的名,你就想答应是一样的,行成条件反射了。而气,更容易有记忆性,一但第一次走这条路,以后就容易走顺腿了。
正常最佳的炼精化气,三十岁以下的二十岁以上的,一个月能有四到八次,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一个月能有三到五次这样,四十岁以上的,一个月能有二到四次。

炼精化气答疑

本法呈:色最伤肉身之精元,练习炼精化气者,就不会总梦遗了。
实修,炼精化气后,将精元练化后,再遗再泄,也无太大关系,毕竟在尘世中修行,有些时候,也要行人事。
学修莲:师傅,你觉得精是精液吗?
本法呈:那是幻觉得。
学修鱼:肚脐处常寒凉
本法呈:肚脐处常寒凉,这样的人,必是精虚。
学修塵:炼精化气时,感觉下丹田热气时有时无,这是为什么?
本法呈:精不足。
学修莫:请问师傅,坤道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精满了啊?就是觉得很有精神,做什么都不累吗
本法呈:去想一下,一般自己多少天会有想行房事的欲望,比方一般是十天的话,那么就在第七八天上进行炼精化气,就可以将其中的元精练化出来,再泄时,就不会损失多少元精了。
学修:是不是炼精化气后,女人就不可生孩子了
本法呈:是的,在行功过程中,精元被化,就不容易怀上了,但停功一些时间,仍然和正常人一样。
学修法:师傅,我们道法对性生活有限制吗,
本法呈:道学认为,顺为人,逆成仙,先天一气所化精元的多少就代表着人寿元的多少,有人节欲养精以增寿,有人纵欲耗精常减寿,故而建议尽量节欲。如不能,则可炼精化气,将精中的精元化出,再行房事,则可不损失元精或少损失元精。更多的修行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学修骑:师父,炼精化气,第一种,让热气进来是怎么个进来呢?用意念导引?或者让下丹田变虚,是怎么个虚?要观想?或者,内旋,是怎么旋?师父能详细的讲讲吗?
本法呈:炼精化气,只要你有一次能练成,以后就只要想着炼精化气这四个字,念一守下丹田,自然就会有气从内向外横向移到下丹田。
但精气旺时,移动的气也旺,热度也更大,精气弱小时,移动的气也弱,热度也小。
学修翘:师父,女修行者的炼精化气跟男的也是一样的吗
本法呈:是一样的,但女子的,也可以移到中丹田。
学修骑:我没感觉到,精气的移动,是我的精还是不足?
本法呈:精不会动,是精化气,是气的移动。没有感觉到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当下精弱,一种是没看明白,意念不到。仔细看好炼精化气所讲,理解好,然后去化就是了,尤其是在精旺欲旺之时,行炼精化气是感觉最明显的
学修骑:师父这个时候,我兼守会阴,让他们一起热,可以吗
本法呈:不行,气随意走,要想你的意能带领气走,就要意念专一。你一会想下丹田那,一会想会阴的,这意不专,就不容易引导气。你也不用去意行会阴,真是气足进,它自己自然会走会阴的。
学修骑:可是,我总是感觉下丹田能量很足,就是不往会阴走,往前面去
本法呈:感觉是一回事,真足还是不足,又是一回事。感觉能考上大学,和真能考上,是两回事。
学修慕:正常最佳的炼精化气,三十岁以下的二十岁以上的,一个月能有四到八次,是指漏吗?
本法呈:是指精旺阳勃的状态下,正常最佳的炼精化气,三十岁以下的二十岁以上的,一个月能有四到八次,这个不分男女,20岁以下的,这个就不好说了,自己看着办吧。
学修金:师傅,我是这么体会丹田位置的,意会自己要搬重物,这时身心自然有气沉的反应,体会那个位置似乎就是丹田
本法呈:何必那么着意呢,那不用去找它,他就在那个位置上,一入气的时候,就那地方热,其它地方都不如那地方热
学修骑:我现在就是,下丹田总是自动发热,不注意它,它也热。我都很害怕,一旦热起来,晚上就容易兴阳了
本法呈:是啊,这就是你以前意守下丹田成自然成习惯了,潜意识的不经意的总去意想它的原因,他总想它,气自然就向那里跑了。炼精化气和吐纳,就能解决你的问题。
学修塵:炼精化气时,感觉下丹田热气时有时无,这是为什么?
本法呈:精不足。
学修修:我刚来的,我现在下丹田一有意念就热,如何继续修炼下去?
本法呈:热很正常,再接着热吧,能将练精化气练好了,热到肾如煎水,就成了。
学修长:热到肾如煎水,是什么表现?
本法呈:就是两肾和腰腹部都热的和很烫的水一样的感觉。
学修修:练一年多,刚开始下丹田热,后来就没感觉了,现在怎么又热了,而且不用练功,随时有想法热。那个师父说大周天通了,该练虚还道。不知以后如何修炼了,请道长开释
本法呈:按群中的打坐观呼吸守一入静来修习,练精化气,吐纳修习就是了。达到肾如煎水,就行了。
学修心:您好,练功以来,有时候生活中会头涨
本法呈:你感觉走神了
学修心:我容易守头脑,会感觉到意识和头痛会从头顶上流走,很舒服。但回到生活中有头涨的感觉。
本法呈:这里要着重的讲一下意守上丹田、祖窍、泥丸的同修,一定要轻守,不能把意念着的太紧了,轻意着守,似藕断丝连,即是轻守。
但群中教导,建议还是守呼吸的好,更安全。
学修惑:我现在守祖窍,那里稍微有皮肉发紧的感觉,头不疼。
本法呈:守祖窍头皮发紧,是守的重了。

其他解答

学修:为何淫邪之心越来越重?
本法呈:这个问题,只能靠自己了,用诵经,用正念,去控制自己,常打坐,真正入静感,悟的人,心境上来了,就可以慢慢修正这个问题了,打坐守一入静感悟,这个方法应该是最好的了。只要打坐守一入静有了感悟了,心境自然就会更上一层楼。所想的就不同了,自我控制力,就强了,所以讲,打坐守一入静感悟,还是很重要的。
学修名:另外,看一些书,或是网上都说,需要适当的肢体运动,不知道这是否需要?,如果需要是否可以请师傅建议一些?
本法呈:运动肯定是有益的,个人建议站桩较好。
站桩,和其它的运动有区分,运动对于年轻一些的人来讲,不管怎么样,都容易激发出血性,热情。换言之,就是和平和、清静正好相反的一些状态。
这些状态,并不太有利于心清静及心境的修持,而站桩,是以一个站姿来感交天地,在修习肉身力量肌体的同时,也能保持心境的修持。如果能在运动的,同时,保持心清静,或有利于心清静的运动,如太极,这样则更好,内外兼修,就有利。
学修萼:我记得以前看过跑步什么的减肥运动会耗气,和打坐相反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本法呈:这种说法是对的,但不全面。适度的运动,虽然耗气,但也同时让肉身的机能更好,也帮助产生更多的生气,是相互的,但凡事都是一个适度,在这种差变大的情况下,我们的器官们,都会得到比平时更多比例的精气,这些精气,会让这些器官,更有效的发挥其本有的功能。
学修:师傅做早晚课应该跪着还是盘坐
本法呈:你的心只要是到位了,坐着还是站着,还是跪着,并没有区别
学修行:最近常梦佛
本法呈:精进,好事。
从道生,到道长,再到道坚,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从知道,到渐渐知行和一的过程。能常梦到神佛仙道,是道心生,道心长的的升境过程
是精进,是道信增加,道心增加。
学修道:那些动物仙修为很高的,下一个层次是修人身吗?
本法呈:是啊,修人身,人身难得啊
学修道:修为那么高了还要变人啊,直接修更高级不可以吗?
本法呈:这个有飞仙的,有不是飞仙的,按其修行的本事大小,各得其所啊。
学修星:师傅,我有一次在站桩中,睁眼看到手掌手臂上星星点点的电火花一样的闪光,这是什么现象呢
本法呈:静中精气神,自然流转,气机流动时,天干物燥之时,体表之生物电就会加强,出现静电类反映
学修三:师傅,懒应该是恶习吧
本法呈:懒是不好的习性。
学修飞:师兄,请问怎么样可以百病不生呢
本法呈:心如赤子,功高德就,基本上可以百病不生。
学修飞:何为心如赤子,功高德就
本法呈:就是心无恶念,从善如流,功德深厚的。
学修星:师傅,昨天看了讲法记录,我们修炼,要用的是神气,仙气。那么灵气是什么呢?
本法呈:无论什么气,入体皆是精气。无论什么神,入体皆是神光。
人类之生存之三要,光,空气,水,气者,精气也,光者,神光也,水,精之元也。
学修誓:我有个朋友三花聚顶好多年了。可他没有道家师傅感觉也平常啊
本法呈:呵呵,这个不是他说聚了就聚了的。讲的是首先要修习炼精化气,精足气足养神足,精气神皆足,还要再满足一个条件才能三花聚顶的。
学修誓:大脑里那和功法上描述的一样。是个莲花的样子,每个花瓣上还往下滴那种亮光光的。是种意境我说不好。他练的是中功。七天通小周天。四十天通大周天。没师傅就是看了中功的书练得。
本法呈:那个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修冥想法,一种是他本身的先天道种。
学修誓:可能先天吧
本法呈:你告诉你朋友,冥想法的这个莲花,在内观时是看不到的,先天道种在内观时是能看到的,内观是什么,这个不需要知道,有了先天道种的,内观早就成就了。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