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祝由术的神秘面纱

By | 04/27/2020

中国自古有鬼神禁忌之说,古代人们鉴于鬼神信仰多有祝由说病,本文讲述何为祝由,病由心生,解开祝由治疗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的神秘面纱。
何为祝由依据张介宾的理解,“祝,咒同。 由,病所从生也。 ”

祝由即咒由,“咒”乃远古巫术中用以除灾驱鬼的口诀;“由”乃病由,从古代祝由医案来看,多指鬼神信仰中的事件,即患者精神生活中发生的与鬼神有关的事情,患者坚信并由此诱发强烈的情绪、行为障碍。 故而祝由是以“咒”的形式,针对鬼神为病的疗法,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祈祷、祭祀,以求祖先保佑,鬼神宽宥。 另一种是打骂鬼魅,以驱逐鬼魅带来的疾病。

而王冰则将祝由释为单纯的“祝说病由”。 到了清代,吴鞠通《增订医医病书•治内伤须祝由论》说:“祝,告也。 由,病之所以出也。 ”即告知病的来由。

“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 盖详告以病所由来,使病人知之而勿敢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曲察劳人思妇之隐情,婉言以开导之,庄言以振惊之,危言以悚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可以奏效如神。 ”

在吴氏的认识中,七情内伤均可祝由,已不限于鬼神为病了。

祝由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祝由源自上古巫医时代,刘向《说苑•辨物》记载:

“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 诸扶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

患者有搀扶来的,有车载来的,都能康复,祝由的应用和疗效,可见一斑。

《内经》则把祝由作为一种与针、药并列的治疗方法,认为可以移精变气,治疗疾病。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 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

并且进一步阐明了祝由的机理:

“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百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灵枢•贼风》)

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已有相当完整的祝由术记载,如治疣的祝由方法:

“以月晦日之丘井有水者,以敝帚扫疣二七,祝曰:‘今日月晦,扫疣北。 ’入帚井中。 ”

除使用语言外,还利用了天时、环境、行为等辅助方法进行祝由治疗。

隋唐时期祝由术有了长足发展,《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有专篇论述,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九《禁经上》说:

“医方千卷,未尽其性,故有汤药焉,有针灸焉,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导引焉。 ”

其中的禁经,是较为完整的祝由术资料。 正是在隋唐,祝由成为医事制度规定的专科,开始被正式纳入官方医学范畴,《隋书》卷二十八有“祝咒博士二人”,《唐六典》卷十四载“禁咒师二人,禁咒医八人,禁咒生十人”。 宋代有金镞咒噤科,元代正式命名为祝由科,明代依沿旧制。 清代太医院废除祝由科一职,但满族信仰萨玛教,对患病者除正规医药外,尚保留“跳神”习俗,以驱役鬼神。

可见,祝由术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延续时间长,历史上曾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医祝由术,网络授课班招生启告

什么是祝由? 祝,祈祷的意思;由,原由的意思;祝由就是向神灵祝说患病的原因并祈祷神灵加持。

祝由之术存在已久,几可远溯上古。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说明祝由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治病方法,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五帝”苗父》:“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 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 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

《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祝由》:“周官疡医,掌众疡祝药劀杀之齐,必先之以祝,盖医之用祝尚矣。 ”历代以来中医体系都有祝由一脉。

唐”王焘《外台秘要》收载“祝由科”,说明最迟在唐代,祝由已成为中医体系独立一科,例如明代太医院设医术十三科:“曰大方脉,曰妇人,曰伤寒,曰疮疡,曰针灸,曰眼,曰口齿,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镞,曰按摩,曰祝由”。

但据张介宾所说,“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传,惟民间尚有之”;而上溯直至《黄帝内经》,通篇不言鬼神邪祟,认为“因知百病之胜,先知百病之所从”是祝由取效的原因,王冰的注文也仅“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几个字,说明祝由一直处于中医体系的边缘。 历代医家或有信者,或有疑者,或有两存者,以之为临床权变之术。 即便著有四卷《祝由录验》的赵学敏,对待祝由的态度也是“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则祝由,兹录其小者,绝扰屏嚣,均无妨于大雅。 其有近于巫、觋所为者,概在所摈。 ”(见《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凡例》)

单从字面意思来说,祝同咒;由,病所从生也,正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对“祝由”所作的注文:“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 但这过于简单的释义并未说清楚祝由的对象是什么,如何进行祝由等细节性东西,并且似乎存在曲解的倾向,很容易使人理解为“对病人讲清楚得病的原因所在”,但这距离历史上真正存在的祝由相距太远了。

《幼科折衷”记录十四科》认为祝由就是道教中存有的“符祝禳祷”,而从“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 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 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可知,在祝由的时候,并不是对病人解释病情,而是对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说话作法。 这种理解更接近于祝由之真面目。

基于对鬼神邪祟的不同看法,对祝由的作用机理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

1. 以胜法胜之

鬼神之事,盖自古惑之矣;《黄帝内经》通篇不言邪祟鬼魅,所以有“黄帝曰”””其无遇邪风,又无怵惕之志,卒然而病,其故何也? 唯有因鬼神之事乎? 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也。 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似鬼神。 黄帝曰:其有祝由而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百病之所从者,可祝由而已也。 ”张介宾的解释是“凡百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胜之者;然必先知其病所从生之由,而后以胜法胜之,则可移精变气,祛其邪矣。 病有药石所不及,非此不可者,惟先巫知之,故可祝而已也。 然则先巫用祝之妙,正不在祝,其机在胜之而已。 ”(见《类经”卷十五”疾病类”三十三、贼风鬼神》)

2. 辟邪以归揖正气

《解围元薮”卷一”风癞论》:“夫阴阳神煞,不可渎其无而辟慢之,亦不可信其有而谄媚之,皆惑于偏也。 且妖邪之祟,若触犯于人,不过一时之间,岂有终身随而为祸之理?亦因人气血不正,受其邪气而病生焉。 若调其气血,清其思虑,则神正而复元,使邪气渐消而安矣。 故云燮理阴阳以和元气,大道君子也。 医家十三科之内亦有祝由一科,以符水咒诀禳辟邪魅妖氛,而归揖正气。 ”

3. 扶正以辟邪

《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祝由》:“上古移精变气,祝由而已。 盖其俗淳,其性朴,其病微,至诚不二,推病由而祝之,以通神明,故精可移而气可变也。 其或舍信悫为疑惑,指祝由为无益之术;而精气不纯,邪毒深蓄,虽有祝由,不能已者,非古今异术,人心异也。 善医者察病浅深,虽不概以此治。 至于病有鬼神之注忤。 虫兽之螫毒,必归于祝由。 是以,周官疡医,掌众疡祝药劀杀之齐,必先之以祝,盖医之用祝尚矣,疡尤宜焉,大抵意使神受,以正驱邪,则一也。 ”

《温病条辨”原病篇》“十七、《刺法论》: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此言避疫之道。 按此下尚有避其毒气若干言,以其想青气想白气等,近于祝由家言,恐后人附会之词,故节之,要亦不能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二句之理”。

自古以来,道家多术,山、医、命、相,卜为道家五术,历代修道之人皆通五术,修道之人以术载道,道以术显,以道统术,以术弘道。 “五术”是道家修道的根本。 修道者认为五术可以通天达地,役神驱鬼以达到祈福禳灾、祛病救人的目的。

道医,古代称“大医”。 孙思邈祖师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 如此,乃得为大医,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 又须涉猎群书。 何者? 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 触涂而生。 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 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

我们常听说“道医”,那么道医和普通中医(世医)究竟有何不同呢? 普通中医(世医)治病,立足于经脉、血气、脏腑、神气等,是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物质存在。 而道医治病,则会综合考量,在疾病的诊断上,普通医生一般考虑是否存在外感内伤、情志不畅、饮食起居等,而道医还需要多考虑三个因素,其一是命运;其二是鬼神;其三、风水。 就是说看病人所以得病的原因,是否存在流年不利,注定有此一劫难? 是否是冤家债主来讨债? 或者是邪妖克害所致? 抑或是家宅、阴宅风水不吉导致的? 这些在具体判断过程中都是需要考虑。 比如从风水角度来说,如卧床在横梁之下,造成横梁压顶的煞局,就会多梦、惊悸、精神压力大等。 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道医除了中医的针灸、汤药、金石、推拿、按摩之外,还要考虑禳星延寿,驱邪治病、风水调理、符镇等。

道教医学,是一种融道教信仰(心理治疗)和药物方术(生理治疗)于一体的宗教医学。 道家医学,既是中国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晋代道医葛洪祖师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 ”所以民间历来就有“十道九医”之说。 仙道贵生,利物济人。 救贫济病,历来就是道教的优良传统。 特别是在社会民间,祖国各地历朝历代都有神医和仙家出山济世利人。 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和医学,她本来就是扎根于中华民族的。

道医传至今日仍体现着求道之士追求长生不死的思想,她除了囊括中医的内容外,还有许多不为外界所知的特殊理论和方法,这些方法甚至能达到逆天改命的神奇效果。 所以在广大百姓的心目中,身怀绝技的道人往往随手就能让一些垂死之人立时病除。

清朝名医徐大椿在其著作《医学源流论》中说到:“人之受邪也,必有受之之处,有以召之,则应者斯至矣。 夫人精神完固,则外邪不敢犯,惟其所以御之之具有亏,则侮之者斯集。 凡疾病有为鬼神所凭者,其愚鲁者,以为鬼神实能祸人;其明理者,以为病情如此,必无鬼神,二者皆非也。 夫鬼神,犹风寒暑湿之邪耳。 卫气虚则受寒,荣气虚则受热,神气虚则受鬼。 盖人之神属阳,阳衰则鬼凭之,《内经》有五脏之病,则现五色之鬼。

《难经》云:脱阳者见鬼。 故经穴中有鬼床、鬼室等穴。 此诸穴者,皆赖神气以充塞之。 若神气有亏,则鬼神得而凭之,犹之风寒之能伤人也。 故治寒者壮其阳,治热者养其阴,治鬼者充其神而已。 其或有因痰因思因惊者,则当求其本而治之。 故明理之士,必事事穷其故,乃能无所惑而有据。 否则执一端之见,而昧事理之实,均属愦愦矣。 其外更有触犯鬼神之病,则祈祷可愈。 至于冤谴之鬼,则有数端,有自作之孽,深仇不可解者;有祖宗贻累者;有过误害人者,其事皆凿凿可征。 似儒者所不道,然见于经史,如公子彭生、伯有之类甚多,目睹者亦不少,此则非药石祈祷所能免矣。 ”

道教符咒治病,比较典型的是《祝由十三科》。 《天医祝由科流传奥旨》云:“上古先贤流传法家十三科,内载此科,乃轩辕秘制符篆五十八字。 并各祖秘典,治疗男女内外小儿诸般疾病,驱邪缚魅等患…… 其法以三字成一象,三才合一之妙。 尚字为将字,食字为兵字,各字为疴字。 以一将一兵而却沉疴也。 ”但是据此书所述,祝由法不仅有符咒,也用一些药物的,比如醋、姜汁、猪胆等。 而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也是发挥了一定功效的。 唐朝太医署中就有“咒禁博士一人,从九品下。 掌教咒禁祓除为厉者,斋戒以受焉。 ”在唐代著名道医孙思邈所著《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有提到符咒、禳解之法。

用符咒法与人治病的历史,最早可追朔到远古时代。 据《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说:“黄帝问: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可见,上古治病,主要是用“祝由术”,其次才是针灸药石。 《祝由十三科》记载:“轩辕氏象鸟兽之足印,制为符篆。 又听兽之声音,造为咒语,专治精神各病。 后人广其义,以梵语化为符篆,神而名之…… 有不可思议之神效焉。 ”《轩辕黄帝祝由科十二序》中曰,符箓“以治男女诸疫病,凡医药、针灸所不及者,以此佐治,无不投之立效。 ”而东汉时期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以及后人也擅长此术,常用咒语与符水为百姓治病解厄。 虽说用符箓法疗疾不能包治百病,但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效,里面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何谓祝由医学? 最早的医生不是用针石药物来治病,而是用“祝由”的方式。 “祝由”就是用向天祝告,以及利用符咒的方式来治疗疾病。

祝由是一种古老的实用医术,其历史可远溯上古,如《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载:“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圣济总录·卷四·治法》载:“周官疡医,掌众疡祝药劀杀之齐,必先之以祝,盖医之用祝尚矣”;《古今医统大全·卷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载:“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 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 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时人治病用药,而古人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即可。 足见“祝由”治病的玄妙,数千年以来,祝由作为道医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泛流传于民间,并为历朝官方所承认。 但由于此术高深莫测,普通人难以窥见其真实面目,所以一直以来都笼罩着神秘的光环。

从道教方面看,巫祝乃是道教的远古渊源。 《说文》中对“巫”的解释是,“巫,祝也,能齐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覡(xí),在女曰巫。 ”这在道教的仪式与道医的治疗手段方面可见一斑。 另外,道教之“道”便来源于古代的“神道涉教”,道教中的符箓、禁咒等,也是来源于远古巫术。 道教医学中运用的针灸、祝禁等医疗手段,显然也是由远古巫术流传发展而来。 由于道医治疗手段的多样以及身份中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所以道医常常带有一定的巫医以及神仙医药等方面的神秘色彩。 故此,道教医学和道教文化以及民间原始宗教文化是同源之水,都滋润了中国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成长,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

祝由,又称祝禁、禁咒、符禁、禁法、越方等。 从字面上理解,祝由之“祝”,是祝告、祝祷之义,又通于“咒”字;祝由之“由”,即疾病之原由。 所谓祝由,就是通过向神灵说明病情,并祈祷神灵加持,使患者得以痊愈。

符咒是道教法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用于治病的符图咒语,“祝由之法”需借助符咒,二者息息相关,这种“祝由之法”在医学中称作祝由医学,也称祝由科。

祝由术治病原理人食天地之气以生,内伤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外伤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以生病。 然而,黄帝曰:“其无所遇邪气,又无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何致 ? ”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除了七情、六淫外,还有尚未被认识的治病因素,那就是“鬼神致病说”,所谓鬼神致病,其实是一种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古人云:“吾心无鬼,鬼何以侵之,吾心无邪,邪何以扰之,吾心无魔,魔何以袭之。 ”故鬼神致病皆由心生。 祝由治疗疾病的病因大多是心理不健全,故七情、六淫相乘而袭之。 有很多种病,是间接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其源在于心。 有很多器质性病变也是由心理因素所致。 所以,这些器官或组织产生的病变祝由亦可治。 从气功的角度讲,人体患病无非是心病和身病。 心病是祝由治疗的范围,部分身病也属于祝由治疗的范围。祝者咒也,咒语威力是相当大的,是最神秘的。 祝由医师要用咒语诅咒病魔,将病魔赶出人体,咒语是具有攻击性,驱散性的,祝由术是以咒语产生的能量、次声波来限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抑制病灶,使病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祝由科的内容极为丰富,在古时候,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中,以图示意,以咒代药,以符接通信息是最简单的医疗保健方法。 这是古人发现的一种人与宇宙相沟通的能量符号,掌握了这种神秘的能量符号,就可以定向调动宇宙场,为人类身心健康服务。祝由治病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祝由十三科的治病方法。 由于历史的原因,祝由治病一直只在道家及民间秘密流传,被极少数人掌握应用。祝由有一种信息物质的存在,有穿透性。 祝由各有门派,一般都是咒语,古言符号,真言同用,符是符号语言,咒是语言符号,互依互存,相得益彰。

祝由的特性和功效是多方面的,利用祝由可传递、接收、凝集、储存宇宙信息为自身和他人治病。 治病简单,方便,快速,不消耗自身精气,以发挥宇宙信息应有的能量,对治疗疑难怪病有不可思议的功效。

祝由治病现在还无法用现代科学理论加以解释,但疗效却不可思议,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看似神秘,实则科学。

祝由医学实施的步骤祝由医学治病须遵守五条戒律:不诚不敬者不治,毁谤天医者不治,疑信不决者不治,重财轻命者不治,符咒不合不全者不治。

早期道医除用“祝由”之术外,还善用“符咒”。 “符咒”,是符法和咒语的合称。 即书符疗疾时需要配合咒语来进行的一种方术。 此外,他们在进行书符和祝咒时还必须遵循行法前的基本仪规,诸如斋戒沐浴、设坛摆供、焚香请愿、祈祷等仪式。 可谓科式繁多,威仪殊胜,如《祝由医学十三科》这样说:“凡书符先念祝水咒,次念祝墨咒,三念祝纸咒,四念祝笔咒”等。

以此说明,道医书符的程序是非常复杂的、严谨的,用水、用墨、用纸、用笔都要诚心持咒,将病者病情写明后,虔诚祈禳,使其灾消祸散,解除疾厄之苦。 关于用“符” 治病,据《太上祝由科》记载的多种治病疗疾之法,如:治疗头风伤人用符的方法为“用乳香汤调下,日三服或久服更妙”,治眼科多泪且视物昏花用符的方法为“用熟地煎汤送下”,治疮疡肿毒用符的方法为“用轻粉和灰调涂”……。 可见,早期道医已把“祝由、符、咒、药”有机的统一起来加以运用于行医济世之中。

在传统文化的古籍记载中,咒语的功能大致可分为:息灾灭祸、祈福保安、增益开慧、强身治病等作用。 由于咒语凝集了自然界中的特殊信息,施术者本身的嗔气加上隐态能量的帮助,其作用和威力是巨大的,它可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可振动相应的目标、脏腑和其它物质。 用咒语治病可使施术者节省大量真气,减少自身损耗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咒语具有方向性、思维性、目标性等几大特点,它不但可治病,同时也可制人,甚至可给隐态物质传达信息,具有特异的调动自然界能量的功能和作用。

祝由治病基本不用药物,主用祝由师的意念、符咒产生的场来治疗各类疾病,在这个过程中祝由师需要遵守多条戒律。 其一,需要清净斋戒百日,以使内心平静,心无杂念,意念专一,排除干扰,提高疗效。 其二,状态要佳,咒出病愈,符进病出。 其三,练功法提高自己的人体场,以借助咒语、符图,使得病邪排出体外,使得元气得以补充,经络得以疏通。 练气功,寻合适之法,为人消除疑难病症,济世度人。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